锆及锆合金因具有热中子截面吸收率低,密度和热膨胀系数小,且在高温高压的苛刻的环境下还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显著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核工业和化工行业。依据锆中铪的含量,锆及锆合金分为核级锆和工业级锆产品,其中铪含量小于100 μg/g为核级锆,而锆和铪总含量在95.2%~99.5%之间为工业级锆。目前国外生产工业级锆合金的公司主要有美国华昌、加拿大Cameco及瑞典Sandvik等公司。工业锆及锆合金在极端的条件下,如氢氟酸、浓硫酸、无水有机卤化物的环境下不易形成氧化膜,锆表面会出现腐蚀的现象;工业锆在氧化条件下还会存在点坑和应力腐蚀的现象;有资料表明氟溶液和硫酸溶液对缝隙腐蚀敏感,易造成锆产品局部区域出现失效。
伴随着对工业锆及锆合金的生产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实现了工业锆及锆合金的生产、科研及理化性能检测,生产出的锆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疗及海水腐蚀(紧固件)等行业。
锆合金化原理
锆合金化的目的在于抑制其他杂质元素的有害作用,提高耐蚀性能。对于锆合金化目前尚无明确的理论。较为成熟的观点为Wagner-Hauffe假说,认为氧化膜中阴离子会沿着空位进行扩散,穿过氧化膜达到金属表面,而电子从金属表面向外运动,使氧化膜在金属和氧化膜处生长。氧化膜沿着两者平衡速度或者氧化膜中空位的置换速度是腐蚀速度的控制因素。因此,任何外来的间隙阳离子都会减少阴离子空位数目,降低氧离子的扩散,但是低于四价锆的置换阳离子和高于二价氧的阴离子都会使阴离子空位数增加,加速腐蚀。
锆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VB族,根据Hauff原子价规律,如果加入同族或者VB、VIB、VIII族元素作为合金元素,当他们进入氧化膜时,将增加氧化膜内的电子浓度、减少膜中阴离子空位,从而能够抑制氧离子的扩散,降低腐蚀速度。锆离子中含有少量的铁、铬、镍的有利作用可能与此有关。锆中含有氮元素具有严重的有害作用,原因可能是N3–能够置换氧化物晶格中的氧离子,产生附加的空位,从而加速锆的腐蚀,但是假如增加锡的含量后,因N3–及氧离子空位力图停留在Sn3+附近,三者结合后可动性差,故使空位迁移率降低,所以锡能够减弱氮的有害作用,降低锆的腐蚀速度。
依据上述规律,理论上以锆的同族元素进行合金化对改善锆的耐腐蚀性能最有利。元素周期表中Ti、Hf(IVB族)和Si、Pb、Ge、Sn、C(IVA族)中Ti对锆的耐蚀性有害;Hf易恶化锆的抗腐蚀作用;Pb熔点很低;Si和Ge的晶胞均为钻石立方结构,原子半径同锆相差太悬殊,不易溶于密排立方结构的α-锆中,而且几乎不溶于β-锆中,所以只有Sn是第IVA族
元素中惟一能作为锆的合金化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V、Nb、Ta(VB族)和N、P、As、Sb、Bi(VA族)中N和V对锆的耐蚀性能有害;As、Sb、Bi熔点低;Ta价格昂贵且减弱产品的力学性能,因而只有Nb可作为锆的合金化元素。另外,第VIB族中的Cr、Mo和第VIIIB族中的Fe、Ni可作为锆的合金化元素,实验表明,当Cr、Fe和Ni同时加入锆中时能改善锆合金的耐蚀性能,但是过多的Ni会诱发锆合金吸氢的倾向行为。
目前较为成熟的锆及锆合金分别有:Zr-4(主成分为Zr-Sn-Fe-Cr系)、E110(Zr-Nb系)和Zirlo(Zr-Sn-Nb系),这几种合金属于核级锆,已经成功应用于核反应堆中的结构材料和包壳材料。按照合金中的氧含量的差别,国外将工业锆合金分为R60700、R60702、R60703、R60704、R60705和R60706系列合金。R60700是低氧纯锆、R60702和R60703是纯锆、R60704是锆锡合金、R60705和R60706是锆铌合金。各系列合金主要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注1:ASTM B350—1996 规定氧含量在订货单上规定,ASTM B811—1990规定R60802、R60804的氧含量为0.03%~0.16%,最新修改的标准(2002年版)对化学成分要求没有变化。
注2:基体为锆。
相关链接